2017年二次元在国内还是小众文化吗?
当然是小众文化。
如果不背定义的话,小众文化最大的特点其实是排他性——而二次元,如果选一个不那么偏颇的定义,把所有「对日式风格的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以下简称ACGN)有一定程度了解」,并「喜爱某些表达形式为ACGN的作品」,并自称「二次元住人」的人包括进去。这些人有多少?
很难统计。
这不只是因为以上所说的表达形式在大陆没得到商业化推广,也不是由于某些禁令和阻碍。而是……你说,即便以这么宽泛的标准,就能划清楚所有二次元的人吗?二次元和传统意义上的宅区别又在哪?
对具体作品了解不多,把所有东西都一概叫做动漫的人算不算在二次元?很久以前就入了宅,对ACGN了解不少,也颇为喜爱;但这已经都是旧事,现在除了偶尔还追追番以外不再显露出任何外在要素的人,算不算在二次元?在二次元甚至宅这个概念没出现在中国时,就缩在十四寸电视机前追看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乃至魔卡少女樱的人,算不算在二次元?
你对这些问题一定有你自己的判断。但不管怎么判断,二次元的边界都是模糊的——因为“二次元”所对应的只是“三次元”,而后者的边界要清晰得多。
只知工作的中年大叔,多看韩剧的家庭主妇,围在电视机前看卡通的小孩子,拄着拐棍听着评书的老爷子。谁都不会把这些人归入二次元。
二次元没有一个严格且确切的独立定义,因为喜欢各种元素的人——不只是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之类,还包括手办、cosplay之类次生元素——之间并不能彼此认同。
图为“御宅教主”冈田斗司夫在06年所发布的论旧时代御宅族及新时代御宅族(二次元?)之变迁的专著——你看,自己内部也要吵个不休。
只有把所有对这方面一无所知的人划入现实的三次元,才存在二次元这样的称呼。
所以我觉得啊,二次元其实就是一种识别敌友用的,简单粗暴的二分法。
而这就是小众文化最大的特点,排他性。
根据勒庞在《大众心理学——乌合之众》中的定义,
既被大众文化排斥,又排斥大众文化,但小众文化又得通过切割大众文化中所为人忽视的一部分来求存。
倘使某一天,动画、漫画、日式游戏、轻小说能够建立起成熟可靠的市场,不再被社会中坚阶层(对,我说的就是各路家长)敌视和轻蔑;而消费这个市场的人,既不高于其他人,也不低于其他人,与其他任何爱好都能齐驱并驾,可以坦荡荡的开口说我喜欢,而不只是,不只能划出一个圈子避身其中——
直到那一天来临,我才会认为这不是小众。
但愿有那一天。
文:逢真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