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真是一个佳作频出的一个好年份,有烧脑的《钢之炼金术师》,治愈大作《魔法少女小圆》等等,然而在11年下旬的时候,Type Moon出品了一部改编自爱的战士虚渊玄在零六年接受了奈须蘑菇的委托而创作的《Fate/Zero》的同名商业化动画作品。
笔者曾经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简略地说过为什么《Fate/Zero》这部动画可以被称作是一部好作品甚至是整个fate系列李最出彩的一部,所以这个由特效大厂幽浮桌操刀制作而出的动画片一经上市就接连斩获了不菲的战绩,收视率和BD销量也是节节高升。《Fate/Zero》大概讲述了个名叫做“圣杯战争”的系统,七个彼此之间人身观价值观立场信仰都不尽相同的参赛者们带着七个从古代神话历史中召唤出来的英灵噼里啪啦打了个十四天十四夜就为了争夺一个叫做圣杯的破玩意儿最后却搞出了一个死了一大票吃瓜群众和主角也差不多被掏空了的badend,更多的情节也就不说了反正这篇文章也不叫《Fate/Zero》观后感更何况能在这里来看这个问题的各位大概都已经看过了相关的作品了所以辣鸡笔者还是不说了还是赶紧进入正题吧。(滑稽滑稽滑不辣稽)
虽然不能否认《Fate/Zero》是一部上上之作,其成就远超fate同系列的动画作品,酷炫的特效一流的配乐深刻的内涵基本上让它在各方面都远超了同期一代的动画片,几乎可以代表了一三年的巨人出来以前日本最高的动画水平,可这么多优点还是不能掩盖这是一部风格比较偏黑暗、勾心斗角、描述着一场又一场不择手段黑暗厮杀的片子,整部作品里我们看到了除了英灵之间的斗争以外,更多的是魔术师之间的阴谋对决、欺瞒、背叛,作品整体的阴暗风格也再次诠释了我们熟悉的那个爱的战士的创作癖好。所以这部片子虽然好但是很不推荐给所有还处在中二期的人来观看,毕竟这部完全不像是日本动画的动画片里头没有永远坐在倒数第二排左边靠窗的男主角和萌萌哒哒的女主角,唯一一个还挺符合往常动画片中男主形象的韦伯的身边也没有三五成群的女孩子们,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了男人气♂概的兄贵壮汉,这大概也是《Fate/Zero》能在当时一大片的的卖肉卖萌卖日常的动画片中能够脱颖而出鹤立鸡群的原因之一吧。
虽然这篇文章是要讨论如何评价伊斯坎达尔的,但是在笔者看来如果要单纯从动画小说作品入手评价的话那是绝不能抛开Rider的御者韦伯的形象而单独来评论伊斯坎达尔一人,毕竟要是这样做的话那还不如翻翻历史书野史书里头的评论来的更公允一点,所以我们就来就着王妃一起来评论一下Rider吧!
「以下正文」
纵观作品里登场的十四位主要角色里的七个御者们,其中的大部分都为了得到圣杯而不择手段竞争过,其中以卫宫切嗣最具有代表性。圣杯是个万能的许愿机,在得到它的欲望面前人性会爆发出压抑许久的原罪。也是在这种夹杂着血腥气味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出韦伯这个组合的赤子之心的可贵,也只有这个组合,才能再给观看这部片子时内心压抑的观众们一点温暖的感觉。
一个是初出茅庐,一心想要证明自我魔道成就却对圣杯一知半解的韦伯和有着大海般广阔心胸的征服王,两者同样都没有对圣杯有着近乎病态的执念,他们的心中都有着那种最单纯的理想,或者说是憧憬,这种不合时宜的纯真才是最为可贵的。用黑暗手段获胜,韦伯还不懂为之,很幸运征服王作为一个内心光明信奉王道的王也不屑为之。
如“征服王”的称呼一样,伊斯坎达尔信奉王道的征服,既非闪闪碾压一切的霸道也不是切嗣papa的无所不用其极,Rider希望能用他最宽广的心胸和个人魅♂力来“征服”一切,即使无法获胜,也断然不会去行使阴谋诡计,赢了便是赢了,输了也就输了,斤斤计较和多余的小动作可不是自己的行事风格。凭借着这份充满了骄傲自尊的淡然、独属于征服王的气质,是他不仅征服了韦伯,还征服了屏幕前观众们的心,让大家都由衷的祝福两人可以永远的在一起……啊不写错了(划掉)祝福两人可以走到最后,一起迎接最终的胜利(还是有哪里不对的?)。
可惜,即使韦伯是剧中极少能得以善终的人物,但在这个连主角组都苦逼了的动画里,他们不是主角组的组合已经注定了要失败。即使临行前韦伯已经主动使用掉了三枚令咒使Rider得以自由,但是伊斯坎达尔最终却还是决然踏上了注定折戟的战场,最终死在了东木市的跨海大桥,他的最后一次满怀荣耀的冲锋之中,看过了大海(东木市的入海口大概也算是大海)也算是死得其所。对于Rider的失败,观众们既不希望他就这么死去,但如果他不是以这种方式离去的话反而是一种败笔,这种最充满豪杰气氛的结末才是独属于他的结局。
Rider的一切品质在这最后的镜头里得以升华,他的大气,他的豪迈,他所恪守的征服王道,他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他的虽千万人吾往矣也随着他的剑锋所指,永远的铭刻在了观众们的心中,大家才发现,唯有此人,才配以“征服王”之名!
“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
文:曾有洛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