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漫画角度来说,设计我个人觉得得分两种。
一方面是设计剧情的能力,需要统筹全局,考虑整体。另一种则是安排画面的设计——但不包括分镜——分镜虽然也是画面,但其实是叙事手法。
相当一部分极有影响力的漫画(北斗神拳、死亡笔记)都是由原作和作画联手打造的,而分镜图在这里则由原作绘制。举个例子,虽然电影镜头都是摄影师拍的,但特定镜头的角度,总还是要归功于导演。
这两种设计的分野,除了这点之外都比较明确,不太有混淆的余地。
但“设计感”这个词,至少从字面上,不能明确表示出指定的是哪一边…那就先问几个问题。
这样粗糙至极——但是感情和场景都传达出来了——的画面,算有设计感吗?
这样精致而有气势,仿佛能让我们马上认识到这老头之强的画面,又算不算有设计感?
交代出了一切信息,让人能联想到阴谋,顺着画面想下去——承载了剧情,添加了文字,但不适合单独拿出来看的画面,有设计感吗?
真正与设计挂钩,甚至图中衣服就是服装设计品的漫画,你觉得它有没有设计感?
先想五秒钟,在心里默选一下(或者都不选),然后给出理由,再往下看。
5
4
3
2
1
如果对于以上的问题,你能给出“都不选”之外的答案,并且有一个理由——哪怕这个理由只有“我喜欢这种色调”——,那接下来的内容就可以不用太专心看了。
因为以上的四个例子都是单幅画面。
在这种情况下四择其一并且能给出理由的人,已经有了自己明显喜欢的画风,并以此作为评审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画面本身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认为这部漫画有设计感。
如果没有做出选择,那多半就是更看重分镜或剧情,而这方面的水平高下就比较明显。分镜的优劣可以直接从画面表现力上来看——如何在纸面上传递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
跳过一切连接点,以多张单幅的、夸张的画面拼接的四格漫画是一种手法,《丁丁历险记》角度几乎完全恒定的连环画也是,在手冢治虫时代日式漫画开始仿效电影,绘画本身也成了表现方式之一。比如后来出现的跨页大张、对话框刺人之类小技巧之类。
而剧情的地位则要更重,毕竟分镜再好也是为了传出更多的信息。虽然它无法跨类别比较(就好比你不可能拿着《海贼王》去比《蜡笔小新》一样),但如果说《赌博默示录》比《狂赌之渊》的剧情强,我觉得不大会有人提出异议。
……当然这两方面就不展开说了,扯得太远。
但综上所述,设计感的定义其实很难给定。毕竟对艺术的观感永远是主观的,不像2+2=4那么不言自明。但如果要我下个定义的话,我觉得是指这部漫画“在何种难度上使用技法,以达到表现何种情景的能力。”
——每一个名场景的背后,都是漫画家的心血。
文:逢真纪@艾欧动漫

评论